1973年10月19号那天,邓小平路过湖南长沙时,突然心血来潮,说要去韶山看看毛主席以前住的地方。
轿车抵达韶山后,韶山的老百姓们,啥世面都见过,心里都挺奇怪:这位副总理咋没坐“红旗”车来呢?
这事儿背后有不少缘由,咱们得从头捋一捋。
【1、邓小平的复出】
说到邓小平,只要是知晓那个年代事儿的人,心里头多少都有些感慨。在那个不一样的岁月里,邓小平碰到了不公平的事儿。
不过,邓小平始终对毛泽东抱有信任,觉得主席心里是有数的。
1973年2月份,邓小平一家可算是收到了他们一直眼巴巴等着的消息,这消息是汪东兴直接打电话到江西省委那儿去的。汪东兴在电话里一个劲儿地强调,这事儿是毛主席点的头,还是周总理一手操办的。
很明显,上面的人对这事儿特别上心。
这是个好消息,意味着邓小平将再次被委以重任。
2月18号,邓小平全家人心情澎湃,离开了住了整整五年的“那栋小房子”,然后搭上了前往北方的火车。
火车嗖嗖往前冲,邓小平一家子瞅着窗外的景色,心里五味杂陈。
邓小平回到北京没多少天,到了1973年3月10号,上面下了个大决定:说是要恢复邓小平同志在党里的活动,还让他重新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。
这表示邓小平又重新走上了政治舞台。
那时候,周恩来担任着总理的职务,而邓小平则成了他最为得力的助手。邓颖超大姐去邓小平家探望时,向他们透露了一个消息:“周恩来总理得了癌症。”
那会儿,邓小平心里头变得沉甸甸的。
周恩来就像他的亲大哥一样,是他心里最敬重、最服气的人。想想在法国那时候,周恩来给了他多大的助力!回国以后,在革命的征途上,每到关键时刻,周恩来总能指引正确的道路,让好多人都受到了他的影响。
3月28号那天,邓小平去探望了周恩来总理。尽管总理身体抱恙,但看起来状态还行,挺有精神的。
3月29日晚上,毛泽东按照和总理事先的安排,要见邓小平。
那天晚上,邓小平去了中南海探望毛泽东。毛泽东一见到他,就用力握了握他的手,说:“好好干,注意身体啊。”
随后,毛泽东问起:“这五年时间,你是怎么熬过来的呢?”
邓小平望着毛泽东的眼睛,心里充满了谢意,他轻声吐出了两个字:别急!
就这么简短的俩字,背后藏着多少“咬牙坚持”,还有对毛泽东、周恩来他们深深的信赖!
之后,邓小平讲:“林、江他们那一伙人,是想置我于死地啊。说实在的,是毛主席救了我一命!我一直都在主席手下干活,他对我知根知底。事实就是那样,1973年的时候,主席把我调回了北京,还给了我个大任务。”
后来,邓小平这位副总理开始参与外交活动,亲自接待那些重量级的外国领导人,并且加入到重大政策的商讨中。
1973年4月12号那天晚上,邓小平副总理设宴,他亲自招待了西哈努克亲王。这事儿一出来,立马吸引了好多外国记者的注意。
1973年秋天那会儿,邓小平迎来了加拿大的总理特鲁多和他夫人等人。
这次接待任务安排得密密麻麻,结果就出现了开头所说的那一场景.....
【2、韶山人:邓副总理,为何不坐红旗车呢?】
特鲁多他们这一趟,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的。
10月13号那天,我去了河南的洛阳逛了逛,那地方可是有着六朝古都的美称呢!逛完洛阳之后,第二天,也就是10月14日,我顺路去了郑州看看,郑州可是中原的大城市,交通特别重要,是个枢纽中心。
10月15号那天,邓小平带着特鲁多他们一行人去了广西的桂林。桂林这个地方,1973年才刚刚开始接待外面的客人,而加拿大的特鲁多夫妇,就是第一批到那儿的重要外国朋友。
那时候的接待真是热情似火,简直超乎想象。桂林的2000多名各界群众,全都跑到机场去,热烈欢迎来宾。虽说特鲁多见多识广,什么大场面都经历过,但这次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下。
桂林那儿的风景,真是美得让人心里舒坦极了。
不过,那时候的桂林也有“不光彩的一面”,桂林钢厂排放的烟雾遮天蔽日,石山被炸药炸得面目全非,芳莲池的水质糟糕透顶,桃花江的水也变得浑浊一片......
所有这些情况,让邓公开始琢磨以后该怎么好好发展。
第二天,邓公领着一帮外宾去游了漓江,那景色真是美得没法形容!可美中不足的是,有些煞风景的事儿还是撞见了。沙河电厂啊、造纸厂啊,那些污水直接就往漓江里排,还有漓江边上那些乱搭乱建的房子,垃圾堆得到处都是,看得邓公心里头挺不是滋味,心情一下子就沉了下来。
没错,这就是成长的烦恼,得走过那么一段路,从糟糕变得更好,从不考虑环境到开始保护环境,从只盯着经济到经济生态一起抓。
看完桂林的美景后,邓小平带着客人们继续去了广州参观。
邓公带着特鲁多他们游览完桂林和广州,任务就算告一段落了,接下来就是回北京了。
回北京的路上,经过长沙,邓小平心里头猛地冒出个念头:特别想去韶山瞅瞅毛泽东以前住过的地儿。
这是个暂时的解决办法。
湖南那边立马着手准备开会了。
挺有意思的是,会议里大家对“该用啥标准来招待邓小平”这事儿争得不可开交。
反正,两边持不同看法的人都觉得,不管给邓小平啥级别的接待,都带有风险。毕竟,他这才刚重新站出来没多久,江、张、王、姚这些人的势力还是挺大的。
因此,湖南这边定下了个“不温不火”的待客方针。
有人跟邓小平说:“别的车都派出去了,现在就剩吉姆轿车能用了。”邓小平心里很清楚,这代表着啥,毕竟吉姆轿车已经不时兴了。
了解到工作人员的担忧后,邓小平轻松一笑,说:“没啥大不了的,记得1959年那会儿,毛泽东去韶山也是坐的这种车。”
这便是视野与胸襟的体现。说的就是这个人的眼光和胸怀。他不局限于眼前的小利益,而是有着更远大的目标和更宽广的包容心。碰到事情,他不会斤斤计较,而是能看得更远,想得更深。这就是真正的格局,一种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和度量。
就这样,邓小平坐着那辆吉姆车,满心欢喜地抵达了韶山。
韶山那边不少经验丰富的人都在琢磨,心里犯嘀咕:咋就不选红旗车坐坐呢?这不太合乎规矩嘛!
不过,他们压根不清楚这背后的缘由。
【3、邓小平在毛泽覃像面前,沉思许久】
别说,邓小平的湖南话说得还真溜,他时不时冒出几句正宗的长沙、湘潭、湘乡等地的土话,把旁边的人都给惊呆了,连忙问:“你咋会这些方言呢?”
邓小平乐呵呵地说:“这是主席跟我讲的。”
邓小平去毛泽东以前住的地方参观时,看得特别专心,一点细节都不放过。他一会儿瞅瞅这儿,一会儿瞅瞅那儿,有时候还忍不住伸手摸一摸毛泽东用过的木床、椅子这些老物件。
在参观过程中,我好奇地向工作人员打听起毛泽东小时候是怎么学习和生活的。
很明显,邓公对毛泽东有着由衷的敬意。
瞅见毛泽覃的画像,邓公就陷入了深思。这可是跟他一起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战友啊,他对这位高大壮实的兄弟特别了解。最后,邓公叹了口气,满怀感情地说:“毛泽覃真是个不错的同志,要是他参加了长征,说不定就不会牺牲了。”
瞧着邓公的神情,工作人员便说起来:“毛泽覃呢,他以前是在中央苏区,当的是赣南独立团的团长。”
邓小平赶忙更正说:“搞错了,不是团长,是师长才对!”
瞅见毛泽民的照片,邓公心里头就浮现出他为国家经济打拼的那些事儿,还记起了他最后被盛世才在新疆给害了的事儿。
他很感慨地说:“我跟毛泽民挺熟的,也认识他老婆钱希钧。”
邓老先生的积极心态和出色的整体观念,让周围的人深受鼓舞,而关于那辆小汽车的事儿,他早就抛之脑后,忘得一干二净了。
1981年的时候,韶山管理局特地派人跑到北京,请邓公给写个字儿。
这事儿没法推辞,邓公爽快地就答应了,还亲笔题了两个牌子,一个是“毛泽东同志的老家”,另一个是“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”……
邓公是个能把大事看得跟小事一样轻松的人,胸怀宽广,看得长远,心里一点私心杂念都没有。
就是这种人,能在国家急需振兴的时刻,搞出“改革开放”的大动作,还能为了国家往前冲,跟以前的对手一起合作。
邓老,真是让人敬佩,值得咱们去效仿!
兴盛网-网络炒股配资-股票配资服务-杠杆买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